若遭遇恶意欠薪,劳动者可通过收集证据、与用人单位协商、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申请劳动仲裁及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具体如下:
收集证据: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和欠薪事实的证据,如书面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罚款单、共同工作的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协商解决:可先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要求其支付拖欠工资,协商时要明确列出所欠工资的详细清单,包括具体金额、拖欠时间等,并注意保留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若协商成功,应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支付工资的金额和时间。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可拨打 12333 或向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人力社保行政部门举报投诉。投诉时需提交书面材料,说明本人身份信息、用人单位信息、被拖欠工资的事实和要求足额支付工资等请求事项。若不会写,也可口头投诉,由接待人员记录后按手印确认。
申请劳动仲裁:若协商和投诉无法解决,可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进行审理和裁决。
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若符合条件,将向用人单位发出支付令,要求其支付工资。被申请人在 15 日内既不提出异议也不清偿债务的,申请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提起诉讼:对仲裁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仲裁决定后 15 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也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此外,还可以向检察机关提交申请,请求人民检察院支持起诉。
寻求法律援助:若经济困难,劳动者可向欠薪的老板和单位所在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免费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