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切换

校园霸凌被欺凌者如何收集证据?

发布时间: 2025-07-14

校园霸凌事件中,被欺凌者可通过以下方式收集证据:物证收集:妥善保存遭受欺凌时受损的衣物、文具等物品,若有霸凌过程中使用的凶器,也应尽量保留,这些物证能直观展现欺凌的发生及程度。视听资料留存:若现场有监控摄像头,及时联系学校或相关部门,申请调取事发时的监控录像。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用手机等设备拍摄霸凌现场的视频或照片,记录霸凌者的行为、言语及现场环境等细节。若霸凌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进行,保存

未成年人犯罪检察院在犯罪记录封存

发布时间: 2025-06-23

未成年人犯罪检察院在犯罪记录封存方面主要有以下工作和规定:封存情形:对于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依法予以封存。对于分案办理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在封存未成年人案卷材料和信息的同时,应当在未封存的成年人卷宗封面标注 “含犯罪记录封存信息” 等明显标识,并对相关信息采取必要保密措施。封存程序: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

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最终不诉的条件

发布时间: 2025-06-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没有实施新的犯罪:在考验期内,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能再次实施任何犯罪行为,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例如,不能出现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新的违法犯罪行为。没有发现漏罪:即不存在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时未被发现的其他犯罪行为。如果在考验期内发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还有其他未被

未成年被害人,证人的相关规定

发布时间: 2025-06-23

作证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做证人。在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作为案件的亲历者往往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性质难以辨别,但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具体行为在一般情形下完全可以认知,在智力水平正常情况下,真实陈述符合年龄特征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询问规定:地点选择:侦查人员询问未成年

讯问未成年人相关制度

发布时间: 2025-06-23

讯问未成年人相关制度:专门人员承办制度:人民检察院一般应当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或者专门工作小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具备条件的应当指定专人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检察人员承办。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告知法定代理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

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强制措施

发布时间: 2025-06-23

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前的强制措施:在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如果符合法定情形,可能会被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例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或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内的监督考察措施:遵守法律法规: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不得

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限

发布时间: 2025-06-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从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日起计算。考验期的长短应当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的轻重、主观恶性的大小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一贯表现及帮教条件等相适应。例如,对于涉嫌严重刑事犯罪,如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鉴于罪行较为严重,其考验期限应当长于其他轻罪;对于有违法劣迹、平时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考验期限应当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定义

发布时间: 2025-06-23

犯罪记录封存是指对符合条件的犯罪人的犯罪记录予以密封保存,限制其被查阅和公开的制度。在我国,主要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和正在探索中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两种类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其犯罪记录应当依法予以封存。而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刑事司法制度创新改革举措

未成年人分案处理规定

发布时间: 2025-06-23

诉讼程序分离: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或有牵连的案件,只要不妨碍诉讼,要分案处理。《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明确,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不妨碍案件审理的,应当分开办理。分别关押:对未成年适用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时,要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分别关押看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

未成年人不公开审理

发布时间: 2025-06-23

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以下是其具体内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限制旁听人员: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任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1页 共 10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