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切换

起诉离婚的流程一般是怎样的?

起诉离婚的流程一般包括诉辩、审理、判执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诉辩阶段:

确定诉讼主体和起诉时间:夫妻任何一方均可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形限制,如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判决不准离婚或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前次诉讼中的原告不得在六个月内再次起诉等。

确定受诉法院:通常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此外,针对被告不在国内居住、下落不明、被监禁等特殊情况,有相应的特殊管辖规定,如可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等。

撰写和提交民事起诉状:起诉状应写明原被告身份信息、诉讼请求(如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事实和理由。同时,需准备原被告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居住证明、结婚证复印件、子女出生医学证明以及财产或债务证明材料等,一式两份,递交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立案受理与送达:法院会对原告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若原告同意调解,会开展诉前调解工作。若调解不成或原告不同意调解,符合立案条件的,法院将予以立案并发出受理通知书;不符合的则告知限期补正。案件受理后,法院会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需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法院会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审理阶段:

调解:调解贯穿离婚诉讼始终,庭前法官会再次组织双方调解。若调解成功,可出具调解书结案;若调解不成,则开庭审理。

庭审:庭审以公开为原则,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法院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准许。离婚案件当事人无特殊情况必须到庭,不能到庭的应提交书面意见。庭审主要围绕是否符合离婚条件、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问题展开,双方需陈述意见并提供证据。

判执阶段:

判决:法院依据法律规定,结合双方证据和庭审情况作出判决。若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将判决离婚,并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一并作出判决。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执行:若双方均服从判决,且在规定时间内自觉履行判决义务,如支付抚养费、进行房产过户等,则无需强制执行。若一方不履行判决义务,另一方可以在判决生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财产,强制迁出房屋等,以保障判决得以落实。